分析师预计尽管回调,比特币仍将达到 10 万美元

欧易钱包okexLeave a Comment on 分析师预计尽管回调,比特币仍将达到 10 万美元

分析师预计尽管回调,比特币仍将达到 10 万美元

撰文:Mary Liu,比推 BitpushNews

随着投资者继续消化新的通胀数据以及美联储点阵图,加密市场呈波动走势。

比推数据显示,比特币多头在早盘交易中试图推高,但在68,484 美元处遭到阻力,午盘后空头力量占据上风,BTC一度跌至 66,206 美元的日内低点。 在撰写本文时,比特币交易价格为 66,844 美元,24 小时下跌 2.5%。

山寨币遭受重创,市值排名前 200 位的代币跌多涨少。

分析师预计尽管回调,比特币仍将达到 10 万美元

前一日涨幅最大的 Io.net (IO) 周四跌幅最大,下跌 19.1%,CurveDAO Token (CRV) 紧随其后,跌幅达 19%,Arweave (AR) 下跌 13.4%。在为数不多的上涨代币中,Aelf (ELF) 领涨,涨幅为 7%,其次是 SKALE (SKL),涨幅为 6.5%,Toncoin(TON) 涨幅 4.1%。

目前加密货币整体市值为2.42万亿美元,比特币的市场占有率为54.2%。

美股方面,截至当天收盘,道指初步收跌0.17%,标普500指数涨0.2%,纳指涨0.3%,后两者连续4个交易日创下收盘新高。英伟达(NVDA.O)涨3.5%,苹果(AAPL.O)涨0.5%,特斯拉(TSLA.O)涨2.9%。

周四公布的 5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显示,继 4 月份上涨 0.5% 之后,5 月份价格环比下跌 0.2%,说明通胀有所缓解,为投资者预期 9 月份降息提供了更多理由。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 Watch工具目前显示降息的可能性为 68.5%,高于昨天的 65%。 市场需要新叙事来刺激需求

分析师 Skew在 X 平台分析了交易所当前的买卖订单。

在BTC现货方面,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,出价深度在 66,000 美元至 65,000 美元之间,但市场需要找到交易需求,以 66,000 美元作为支撑。在 70,000 美元及更高价格附近,有相当多的要价深度,市场可能需要一些新的叙事来刺需求。

分析师预计尽管回调,比特币仍将达到 10 万美元

从BTC永续合约来看,Perp 订单簿相当活跃,有大量买入流动性较低,这通常是实际需求和大量空头寻求平仓的结合。

分析师预计尽管回调,比特币仍将达到 10 万美元

BTC币安Perp 和 Bybit Perp对比来看,永续合约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对冲模式,目前空头受到青睐,不过,好消息是资金费率较低且现货溢价持续更久,意味着泡沫正在离开市场。

Secure Digital Markets 分析师表示:“随着美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,预计比特币可能很快也会跟进。然而,我们应该为 70,000 美元左右的短期阻力做好准备,而更大的阻力位在 72,000 美元。” 10 万美元的比特币只是时间问题

尽管自 2 月底以来,比特币的价格走势一直处于横盘整理状态,但许多分析师表示,上涨趋势的恢复只是时间问题,大多数人预测,比特币最终将在这一牛市周期的某个时刻突破 10 万美元。

分析师兼数学家 Fred Krüeger在其播客节目中表示: “从理论上讲,到今年年底,比特币价格应该接近 10 万美元,甚至可能达到 9 万美元。但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会比这些水平高出两个标准差,这将使我们今年的价格达到约 20 万美元,甚至达到 40 万美元。”

他补充道:“如果我们再看一年,到 2025 年,我们可能会达到 14 万美元的趋势线,如果我们能比这个数字高出一两个标准差,我们就能达到 60 万美元,这将是一个重大举措。”

Krüeger表示,他认为“本轮周期我们确实有可能看到 50 万至 60 万美元左右的高位。”

市场分析师 CryptoCon 对周期市场顶部的看涨情绪略低,他给出的“3 级”目标价为 91,539 美元,周期顶部目标为 123,832 美元,不过他指出,周期顶部目标正在上升。

分析师 Rekt Capital 在X平台解释了为什么横盘价格走势实际上是一件好事。

分析师预计尽管回调,比特币仍将达到 10 万美元

他在推特上写道: “比特币难以突破的事实对整个周期是有利的 。比特币从未在减半后这么早出现突破。如果真的出现突破,周期将加速到牛市将比平时更短的程度。”

Rekt Capital 表示:“这种持续的盘整使价格能够与历史减半周期重新同步,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正常的牛

市。比特币已经在这个重新累积区间内盘整了三个月。历史表明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三个月。因此,如果价格从区间高位阻力位回落,也不足为奇。”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Back To Top